您好,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!

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

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

宣武医院神经外科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, Xuanwu Hospital

科室新闻

成果发表|宣武神外张鸿祺团队《Neurology》报道椎基底动脉冗长扩张症破裂预警潜在影像征象

来源:神经外科 发布时间:2025-07-31 09:43:12
字号:
浏览次数:

1.jpg

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张鸿祺教授团队于2025年7月在《Neurology》杂志(2024 IF: 8.5,中科院1区Top期刊,JCR Q1区)在线发表题为"Tear Sign on Vessel Wall MRI Warns of Impending Rupture in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"的病例报道。该文章报道了椎基底动脉冗长扩张症(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, VBD)患者血管壁磁共振成像(Vessel Wall MRI, VW-MRI)上的一个影像学征象——“撕裂征”(Tear Sign),其出现提示VBD存在近期发生破裂的潜在可能。

本文由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黄浩宸硕士、吉喆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,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张鸿祺教授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永利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。

关键词:椎基底动脉冗长扩张症、撕裂征

01 研究背景

椎基底动脉冗长扩张症(VBD)是一种以椎基底动脉异常扩张、延长和迂曲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。虽然其破裂发生率相对不高,但一旦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(SAH),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,预后极差,且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,是神经外科临床救治中的重大挑战。如何在破裂发生前精准识别高危患者,提前实施干预,是挽救生命的关键。

02 病例报道

2 拷贝.jpg

图2 (A) DSA显示VBD和扩张段的充盈缺损(箭头)。(B)血管壁MRI显示撕裂征(箭头),血管壁之间呈低信号,显示血管内腔到血管外壁的夹层瓣。(C) CT显示SAH。(DSA =数字减影血管造影;VBD =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)

本研究报道了一名58岁男性患者,因“头晕、乏力”就诊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(DSA)检查确诊VBD,并发现扩张血管段存在充盈缺损(图A)。

● 影像发现:研究团队随即为患者进行了VW-MRI检查。VW-MRI清晰地显示,在扩张的血管壁之间,出现了一条特征性的低信号线状影,轴位影像显示为由内向外撕裂的夹层,研究团队将其描述并命名为“撕裂征”(Tear Sign)(图B)。这一征象提示该处血管壁结构存在严重损伤。

● 病例演变:仅在VW-MRI检查完成2小时后,患者突发剧烈头痛、意识丧失。急诊CT证实发生了灾难性的及蛛网膜下腔出血(SAH)(图C),考虑为VBD破裂所致。虽然对医疗团队进行了全力抢救,但是患者仍不幸离世。这一病例中,“撕裂征”的出现与后续发生的致命性破裂在时间上紧密关联,提示该征象可能具有重要的预警价值。

03 临床意义

本研究报道了“撕裂征”(tear sign)这一在椎基底动脉扩张症(VBD)患者中观察到的血管壁MRI影像学征象。该征象表现为血管壁之间的低信号,提示可能存在由内向外的血管壁撕裂,类似于椎动脉夹层的解剖特征。

在本病例中,“撕裂征”出现仅两小时后即发生了灾难性的破裂,提示该征象可能作为VBD即将破裂的重要预警信号,值得临床警惕。一旦在VBD患者中识别到该征象,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患者可能处于极高的破裂风险之中,及时加强监护,迅速评估血管内治疗等紧急干预措施的必要性,为患者争取干预时机、避免严重后果提供潜在的关键窗口。此外,该征象的病理机制可能与血管壁自内向外撕裂有关,为理解VBD破裂的潜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。

需要指出的是,本研究为单例病例报道,“撕裂征”作为破裂风险标志物的准确性、敏感性和特异性尚需在更大样本中进一步验证,但其作为首个报道的相关影像学表现,为VBD高风险识别及早期干预提供了重要方向。

11.jpg

第一作者

黄浩宸

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

2023级硕士研究生

主要研究方向为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。

22.jpg

共同第一作者

吉喆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 医师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外科医师,博士,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鸿祺教授,博士期间从事颅内动脉瘤相关临床研究,主攻方向为椎基底动脉冗长扩张综合征。以第一/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《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》、《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Surgery》《Neurology》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,核心期刊1篇。目前主要从事颅内动脉瘤、颈动脉狭窄、椎动脉狭窄等以脑血管病为主的临床诊疗工作。

33.jpg

通讯作者

张鸿祺

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

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

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。国家百千万人才获得者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担任世界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(WFITN)执行委员,亚洲及大洋洲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(AAFITN)执行委员、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,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、《中国脑血管病杂志》编委、《JNIS》中文版主编。多年来,一直从事脑与脊髓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,在脑动脉瘤、颅脑血管畸形、脊髓血管畸形等方面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。承担及完成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研发专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合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20项,在《Brain》《Annals of Neurology》《Angiogenesis》等学术期刊发表论著170余篇,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。

【出诊时间:周二晚(特需门诊)】

44.jpg

共同通讯作者

李永利

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

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 教授

博士生导师

博士,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三病房主任。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,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,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,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,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委员,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;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卒中分会主任委员,黑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,黑龙江省医学会卒中分会副理事长。近5年发表论文25篇,其中中文论文2篇,SCI检索论文23篇。